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合唱节》

昨天下午观赏了由新加坡合唱协会主办的2009国际华文合唱节大决赛,参赛的六支队伍来自中国、台湾、印尼及新加坡,水平很高,尤其是最终得到冠军的广东番禺星海合唱团,和谐优美的歌声让人陶醉,其他像台湾澎湖县政府文化局合唱团及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合唱团也有不俗的表现,南洋客总合唱团在新加坡众多合唱团里已有一定的声誉,这和他们认真练习及团员合作无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上优秀的指挥,让他们近年来一直保持高水平,有口皆碑!

新加坡的合唱团团员多数是乐龄人士,一眼望去有好多都是爷爷奶奶级的,让人有后继无人之虞,可喜的是昨天的表演团体--歌弦合唱团团员却非常年轻,歌唱水平很高,选唱三首无伴奏合唱曲,声音和谐清亮,他们应该是指挥桂乃舜的学生,桂乃舜指挥的学生合唱团就曾经在国际合唱比赛得奖,为国争光,希望这些年轻人能为新加坡合唱界带来新气象、新希望!

2009年8月27日星期四

《让座》

今天下午在地铁里,搭客挺多,我被挤在人群中,其中有一位看来像游客的老妇人以及一位抱着幼童的年轻妈妈,可是却无人让座,连坐在保留座的年轻人也视若无睹,当然多数人都是把眼睛闭上,假装没看见比他们更需要坐下的人,有两位坐在保留座的女人还谈笑风生,我看见那老妇人注意到保留座上面写的字-请把座位让给更需要的人,她仔细地在看,心里一定纳闷,难道那些衣冠楚楚的年轻人都是文盲不识字,在她的国家,她应早就有位坐下了吧?是不是我们的国民都很善忘,踏出校门就把老师的教诲抛到九霄云外?那地铁公司真的要考虑不停地广播温馨提醒搭客要让座,应该会比花大笔钱请谐星唱那饶舌歌的效果好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人之常情,若这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优雅社会?

2009年8月25日星期二

《录音师》

由于此生从事卖声工作,因此合作最多的就是录音师,也见过形形色色的录音师,有些录音师会在开始录音前,把麦克风、耳机等设备准备妥当,时间一到,马上开工,皆大欢喜,但有些则每回等你来了才说要上洗手间或去抽烟、喝水,更有一些是让全村人痴痴地等,每次都理所当然地迟到;其实,录音师的工作是确保录音顺利,应该在录音员到前就准备就绪,而不是等大家到了才慢慢拿出麦克风、找耳机、开电脑,试音量,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开始录音;幸好我合作的多数是敬业的录音师,才不至于影响录音的心情,也谢谢他们把我们最好的声音录下来。

2009年8月19日星期三

《QQ》

曾兄是我们会馆客家歌曲班的负责人之一,昨日邀我到他家坐坐,他年轻时努力打拼,今日正是享受丰收果实之时,近几年退休后居住在儿女亲自设计的豪宅里,与儿孙过着愉悦的生活,虽然他看上去一点也不像退休人士,像只有四十多岁,叫人钦羡;为了找客家歌曲资料及与各地客家朋友联系,他积极学习电脑,经常在网上与外地朋友交流。

昨晚我们就通过视频和远在广西的中国一级作曲家黄有异先生对话,黄有异就是《赶圩归来啊哩哩》的作者,他祖籍梅州,说得一口韵味十足的家乡话,近年也创作了不少客家歌,就是黄老师鼓励曾兄使用QQ联系,这是一种网上对话的方式,若加上视频就如面对面交谈一样,感觉真好!一年多没见,黄老师还是一样活泼健谈,他还把一首新歌传送给我们,要我们学唱,包括歌谱及伴奏音乐都有,真是周到!我们也高声齐唱他专为新加坡创作的客家歌《新加坡姑娘》,其乐融融!

前几年,黄老师也一直要我学用QQ联系,但我实在是对电脑不太熟悉,以前也没时间上网,接下来真要好好学习了。

2009年8月17日星期一

《莫名》

真想不到因贴上听友的一则感言会引起有心人莫名的批判,也让我博客的留言打破记录,真要谢谢有心人,让我知道我及国际台真的有一些在看博客的支持者。

博客本来就是很个人化的,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关台一周年抒发感想是人之常情,并非我在抱怨什么,也非不往前看,其实我决定辞职,就是因为我想从事可以发挥所长的工作,虽然收入少了很多,但我找回尊严自在,找回工作的乐趣,我现在过得很好。

对于善意的批评及不同的看法,我欣然接受,若是想借题发挥,胡乱谩骂,那就请恕我当你是玻璃人了!我坚信公道自在人心。

末了,衷心感谢关心我及以行动支持国际台的朋友,祝福您!!!!

2009年8月13日星期四

《客家心,两城情》

在台北县有63万客家人,而他们对推动客家艺文活动也不遗余力,昨晚来自台湾台北县的客家歌手及舞蹈员就为新加坡乡亲带来动听的歌曲及充满乡土味的舞蹈。

此次他们是受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的邀请,前来进行交流,客属总会及属下会馆的客家歌曲班及华乐队也呈献了七个节目,因为客总的礼堂很小,观众人数受限,舞台更是窄小,致使舞蹈员不能尽情发挥,我们还担心他们的头会碰到天花板,虽然他们绝大多数成员也是业余的表演者,但水平却很高,年纪也很轻,平均年龄大约20岁,唱客家歌曲也充满朝气,大部分是通俗流行歌曲,还带有浓浓的台湾闽南歌曲味儿,这样才能吸引台湾的年轻观众吧?!反观我们这里的表演者,年纪却足以当他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可以说是一场老少同堂的演出。

台湾的客家话与我们有些差别,但我听得懂百分之九十,像他们说谢谢是“承蒙你”,在音调上也较高,一些新加坡乡亲就不太听的懂司仪小姐的客家话;演出尾声是两地客家乡亲一起高歌《客家本色》,因为这首歌我们这里也很流行,大家唱得很激动,也很尽兴,台湾的朋友也希望我们能到台湾去表演,为台湾的客家乡亲演唱,看来我们得加把劲,提高水平才能走上别人的舞台。

2009年8月11日星期二

《听友感言》

7月31日 西马巴生王绍心提到...

去年今日,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最后一夜播音落幕,从此消声匿迹人去楼空,花开花谢告别在历史中。记忆犹新,当电台宣告七月底停止运作,就像天雷击顶措手不及,十多年感情就此难逃一劫!那个时候我还盼望有转机,断枝再绽放新花,最终还是含泪送它远去。RSI娱情启智,非同一般精悍内容,教人贴心贴肺,每晚三个小时令听众快乐起飞,尤其是《听众园地》和《往日情怀》是听友紧抓不放心头之爱,通过电台桥梁,海内外知音凝聚起来,每天红日西斜相约在空中,如今无语问黄昏。幸好有收录习惯,这些精彩依旧陪我在数鸡蛋画格子的日子,永远是休闲良伴。好快!告别一年不知曾经耳鬓厮磨的主持人李荣德、何亚锟、关玉清、黄淑君、梁洁莹、冯剑斌、黄进远、郑建荣、林益民、林稚瑛,还有总监陈桂珍,别来无恙你们都好吧?祝福大家!
-写在RSI停播周年日-

2009年8月10日星期一

《国庆》


昨天是国家44岁生日,我吃过午饭就匆匆地赶到滨海浮动舞台参与庆生大会,冒着大太阳穿过重重检查站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汗流浃背,火气上升;这是我第三次担任国庆电视现场旁述,03年在国家体育场,05年在政府大厦草场,三次都在不同的地点,因为有关负责人在我离职后决定继续用我,还给我津贴,我也就答应接下这任务,若像前两次那样是义务帮忙就免了,因为我已不是新传媒雇员,没有义务了!担任旁述工作,除了从六月开始就得每周三开会,周六彩排,还得自己翻译写稿,绝非一些人以为的那么轻松好玩,临场还得配合导播画面及口令,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由于今年的搭档又是频频得奖的新闻主播董素华,有了前两次的合作经验,这回觉得较没压力,只是今年负责人一再提醒我们不可说太多话,尤其是在歌唱节目进行时绝不能开口,造成我们的介绍要非常精简,利用歌曲前奏及间奏时快速完成,还有就是今年检阅礼的画面不太精确,使我们在介绍步操队伍时有点乱,另外助导给我们的提示口令也不明确,耳机里同时听见她们在给不同摄像员口令,加上导播的声音,七嘴八舌,真的很干扰,影响了我们拿捏进广告及收场的时间,留下一些遗憾;而昨天的晚餐是著名赞助商提供的炸鸡,害我们俩晚上上阵时起痰,频频清喉,使我们的表现大打折扣。

今年的庆典是以国家信约为主轴呈献一气呵成的大汇演,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舞台上绚丽多变,充分利用高科技、多媒体的效果,叫人目不暇给,现场观赏的感觉真的很棒,透过电视转播就受局限了,感受也没那么强烈,好多现场观众都觉得今年的演出非常精彩,留下深刻的印象。

能到现场与2万6千名观众同庆共乐让我心情激动,而顺利地将旁述工作完成,把现场气氛带给电视观众及电台听众更叫我倍感光荣,不知您看了昨天的国庆庆典吗?

2009年8月9日星期日

《梦系红楼》

十年前,新加坡狮城华乐团呈献由中国著名音乐家王立平创作的大型电视剧《红楼梦》的歌曲及音乐作品,受到热烈的回响,我也有幸访问王先生,得知他为这些音乐及歌曲付出了很多心血,就像他自己说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而《红楼梦》这孩子却是难产下来的,其中《葬花吟》就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完成,单是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就让他伤透脑筋,最后才以一种问天的口吻定调,也让听者为之动容。

十年转瞬间过去了,昨晚狮城华乐团在滨海艺术中心再度呈献《红楼梦》音乐会,这回是请中国著名的女高音吴碧霞演唱,吴碧霞的声音清亮,感情饱满,以她丰富的歌唱经验,把首首动听的歌曲传送到观众耳际,深深牵动观众的情绪,加上中国一级话剧演员佟凡迷人的朗诵,以及年轻貌美播音员晁煜的解说,相信很多观众都和我一样陶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负责伴唱的新加坡艺声合唱团也有不俗的表现,人数不多,但声音和谐,只是《聪明累》这首男声歌曲,我还是比较喜欢独唱的。

演出尾声时,王立平依然上台和大家畅谈他创作这些过去的经验,最后还和吴碧霞及合唱团一起高歌《大海呀故乡》这首由他创作,广为流传的歌曲,其实我更想听到王先生在电视剧中亲自演唱的《好了歌》,虽然多年不见,王先生却显得年轻了,也许是瘦了一些的缘故吧,祝福他健康平安,创作更多传世之作。

末了,要谢谢新加坡狮城华乐团为我们呈献这么精彩的音乐会,看着台上绝大部分年轻的脸孔,真让人对新加坡华乐接班人充满信心,反倒是合唱团普遍老龄化,叫人忧心后继无人。

2009年8月1日星期六

《再相聚》








今天是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关闭一周年纪念日,昨天中文组一帮旧同事特别相约聚聚,下午是去唱卡拉OK,晚上是聚餐,我因为下午得卖声录音,为生活奔波,错过了大展歌喉的机会,也错过了和丽芳、邦强、士嘉及建荣的聚会,他们几位晚上有事不能一起吃饭;我们边吃边聊,轮流报告各自的近况,期间我和桂珍还收到远自印尼听友的手机简讯,可惜他或她没署名,我们不知道是哪位;看看照片中我和剑斌穿的国际台最后的T恤,你是不是偶尔也会穿上,回忆有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相伴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