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星期二

2013金秋祭祖、旅游、演出

  宁化石壁

15/10我们客韵团随会馆主办的旅行团到宁化石壁祭祖,当天一早我们就摸黑冒着大风雨到机场集合,中午抵达厦门吃过简单的快餐就乘了近五个小时的车程才到达宁化,匆匆吃过晚餐我们连衣服也没换就匆匆赶到祭祖晚会的大剧院,节目已开始,我们马上被带到后台准备,怎知到我们的节目时,却播不出伴奏音乐,两个主持也没出台来救场,为了避免冷场我只好把要唱的歌曲及新加坡客家歌唱发展的情形简单介绍一下,幸好当我开始词穷时,音乐播出来了,我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位乡亲演唱两首歌曲,受到大家的热烈回响,我们会长及各领导都给予我们很高的评价,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原本我们以为只是在吃饭的欢迎晚宴上唱唱歌,没想到是这么正式隆重的演出,由于经过一天的旅途疲累,加上匆忙上台,还要担心伴奏音乐播不出来,影响了情绪,结果我连最熟悉的歌曲也差点忘词儿,大家唱得并不理想,幸好整体感觉还不错,而且当晚的节目多以普通话演唱,我们这些来自海外的客家人却以阿姆话演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和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乡亲浩浩荡荡地朝祭祖地点出发,我们还见到了来自马来西亚巴生、居銮等地的老朋友,还有在电视纪录片《客家足迹行》中看过的毛里求斯客家乡亲曾繁国律师,他曾担任当地路易港副市长;祭祖仪式非常庄严隆重,当年客家先辈从中原南迁时就是在宁化石壁这里作为聚散地,当我听到主祭者用客家话念祭文时,再看看周围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乡亲,心中一阵激动,眼眶不觉湿了,感谢先辈不畏千辛万苦,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寻找出路,我们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此次能参加祭祖大典又对客家精神及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过后,我们到宁化世界客家交流中心参观,各个展览厅设备完善,资料丰富,只要好好地走一回,仔细聆听讲解员介绍,再慢慢阅览展示的图片文字,你一定会对客家的历史、文化、人物等有详尽的了解,在介绍海外客家会馆那里,我们客韵团团员惊喜地发现我们竟有两张照片出现在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的栏目里,让来自全世界的乡亲看到我们的照片,大家都觉得好荣幸!

 
 长汀母亲河

长汀是福建龙岩市管辖的一个县,位于宁化南部,也是客家族群聚居地,汀江贯穿县市,是当地人的食水来源,故名为母亲河,16/10我们抵达当晚就参加祭拜母亲河的大典,只见汀江边上矗立一座高大的客家人年轻妇女的塑像,祭拜大典就在塑像边举行,也许是之前的演练不足,祭拜过程出现了一些失误,和石壁的庄严祭典相差太远,最受不了的是当晚的音响和音乐,老是出错,祭拜大典竟出现西方电影音乐,我的天哪!难怪我那晚一点感动也没有。后来听说那个被当作母亲河雕像模特儿的年轻貌美的妇女精神失常了,当地人说也许她的形象常年被人膜拜所致,不管原因为何,倒是挺让人惋惜的!

17/10早上我们到长汀体育馆观赏精彩的文娱演出,无论是华乐团、舞蹈员或歌唱员都具专业水平,也让我们第一次欣赏到长汀的客家山歌,他们的很多读音都和我们不同,不看字幕还真不知道他们在唱什么,下午我们参观了长汀博物馆,原来这一带也是当年红军的革命基地,许多重要的共党领袖都在此地开过会,他们开会的场景还重现在游客眼前,大家都纷纷坐上板凳模仿开会者照相留念,过过当革命领导的干瘾。

 
龙岩

18/10我们来到久仰大名的福建龙岩市,这是个繁华的大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龙岩市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它是福建省三大江闽江、九龙江及汀江的发源地,曾经是古闽人聚居地,也是客家人聚居地,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及土著文化在这里融合,竞放异彩!但是在景点方面,我就觉得没什么特别之处,像我们这回去的溶洞--龙硿洞,花了半天的时间来回,看了个景色比其他地方溶洞逊色,但参观路径却艰难行走,险象环生的景点,若您去过桂林或其他地方的溶洞,龙硿洞就可以省略了。那天下午,我们还到古寺莲山寺拜拜,最开心是我们还点燃鞭炮,哗!近四十年没机会燃放爆竹了,仿佛又回到童年过年的情景,但当时年纪小胆子更小,我都是躲得远远的看哥哥点燃爆竹,这回亲自上阵,弥补了多年不能放炮竹的遗憾!也算是此行的一大收获。

 


福建初溪土楼

19/10一早我们就离开龙岩向永定初溪土楼群出发,圆圆的土楼是客家先辈智慧的结晶之一,是中国民居的建筑奇葩,70年代还被美国无以为是飞碟基地,后来才引发各界的瞩目,让客家土楼闻名于世,现在每天国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都对这独特的建筑形式啧啧称奇,更对客家先辈的建筑本领深深佩服,大家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频频拍摄土楼的美景,我虽然不是首次参观土楼,去年四月也刚来过初溪,但还是忍不住拍了好多照片,土楼实在太美了!相信喜欢摄影的朋友一定会爱上客家圆楼,随处一拍都是佳作。目前这里的土楼部分还有居民,部分则改为展览馆,向游客详尽介绍土楼客家人的生活情景以及各客家姓氏的资料,可惜一些资料不正确,例如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怎么变成总统?而且没把他列入李氏客家名人榜,他祖籍正是大埔呀!

 
 原乡大埔

19/10下午我们就从福建省跨界抵达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原乡大埔县,一千多年前就有客家先民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大埔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就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如:中国第一位生产葡萄酒致富的张弼士、热心捐助原乡公益事业的香港企业家田家炳、40年代四位大埔先贤同时当上当时中国四个省的省长等,当然还有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及现任总理李显龙父子的祖籍也是大埔,我此番是第三次到爷爷的故乡大埔,但还是没机会回去看看在大埔高陂古埜的祖屋,主要还是在县城湖寮活动,一来是古埜那里的亲戚已失去联系,二来是这次的主要目的是去演出,所以到旅游景点观光已不重要,但20/10我们还是去了三河坝及大埔博物馆,由于那天天气突然热得叫人难受,加上前一晚没睡好,下午就觉得身体不舒服,发烧喉咙疼,但晚上有期盼了好久的演出任务,我捉紧时间,在一位当地热心朋友的带领下去泡脚推拿才恢复了一些元气。

五时半我们客韵团团员有些连晚饭也没吃就赶去演出地点湖寮田家炳文化中心,大家略微彩排熟悉场地就开始更衣准备,因为大埔没有山歌团,因此和我们交流演出的单位是大埔县汉剧团,他们是专业的表演团体,当晚除了呈献精彩的汉剧选段,还表演快板及汉乐演奏,据说他们也会唱山歌,可是当晚却没安排,因为汉剧和快板都是以华语表演,因此我们没能听到原乡人用阿姆话演出,反倒是我们这些过番客的后代当晚唱了22首客家歌曲,曲风多样化,从中国各地的客家新山歌、台湾的客家歌曲及新加坡和中国乡亲联手创作的新歌,从传统山歌到流行曲风,我们原本希望借此机会让原乡的乡亲父老能一次过听到各种各样的客家歌曲,也是我们客韵团团员的一次汇报演出,我还预先要求剧院一定要把歌词投影出来,以免观众听不懂我们在唱什么,那就失去意义了,可惜因为当地负责单位并没有积极宣传,很多当地人并不知道演出消息,加上演出没列入我们旅行团的行程表中,很多同团团员也不知道有这个演出,还有一些团员当天回乡祭祖没来及回来湖寮,结果观众席还有很多空位,我们不免有些失望,但我们客韵团和汉剧团还是卯足了劲,把最好的节目呈献出来,而在场的观众也给我们热烈的掌声,总的来说,客韵团团员都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经验,也证明了我们已经有能力呈献专场演出,当晚大部分团员都发挥了最佳演唱状态,尤其是两位女声独唱者-蓝小娟和王春娘都唱得比平时好,表现可圈可点!当然总体歌唱水平仍有待提升,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能更上一层楼!我们也要特别感谢大埔县汉剧团郑永华团长及管映庭副团长为配合我们这个业余团体作出的种种安排,还在演出前特地抽空和我沟通演出事宜,另外也要谢谢客家风情网主编黄纯彬及我们客韵团的咨询曾繁锋乡贤特地从梅州结伴赶来支持我们,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在面簿上认识的乡亲罗南昌博士也从东莞连夜赶来看我们唱歌,可惜演出完我喉干舌燥、感觉忽冷忽热,累得快垮了,没能和他们多聊聊!热心的罗博士还帮我们录影呢!

小结

21/10我们离开大埔乘坐5个小时的车程回到厦门,第二天一早就到机场准备回新加坡,此次旅程也画上了美丽的句号,这几天一路上都看见到处都是果实累累的柚子树和金色的稻田,真是秋收的好时节!我们客韵团此行也算是一次丰收,大家近日来的苦练总算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大伙儿心中装满犹如秋收般的欣喜愉悦。说真的,当会馆文物股何炳彪主任邀约客韵团随会馆主办的旅行团回乡时,我跟他说大埔我已去过两回,若不演出的话,就只是为了参与宁化石壁祭祖而去,结果得到他和其他领导的支持,除了联系了有关单位让我们在原乡大埔演唱,还争取到在石壁晚会上为来自全世界的客家乡亲表演,真的让我们兴奋不已,更高兴的是让大家认识传扬客家歌的客韵团,也打响了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的名号,再次感谢何炳彪老师的穿针引线,达成了我们唱回原乡去的心愿!

听说有人在背后议论我们自费去演出很笨,用客家话说我们是大番薯,但我们团员都觉得不虚此行,大家唱得开心自在最重要!而在旅途中共享美食、分享欢乐的美好回忆,是绝对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茶阳客韵团团员都殷切期待下一次一起出游的机会,更希望再次把我们的歌声传播到更多地方,让各地客家乡亲欣赏我们客家歌曲的丰富多彩!

 

 

 

 

 

 

 

2013年9月3日星期二

客韵团关丹行


 
2013831日周六一大早,我们茶阳大埔会馆客韵团就摸黑在会馆集合,六点半出发,此次的演出任务是受马来西亚关丹客家公会之邀,参与第三届全客家歌乐节以及该会成立78周年会庆,一路通畅无阻,我们在下午一点多就抵达东海岸的关丹,我们马不停蹄到酒店附近的会场彩排,下午五点半先享用客家美食,晚上七点半歌唱节目正式开始,马来西亚十二个会馆及新加坡的三个会馆(应和会馆、武吉班让客家公会及茶阳大埔会馆客韵团)为来宾演唱三十首动听的客家歌曲,其中还穿插华乐,口琴和武术表演,演出非常成功,我们也看到主办单位的用心,更难得的是关丹客家公会还动员很多年轻人参与现场工作,不像新加坡大多数的会馆活动都难得见到年轻人帮忙,也许是邻国的华教成功的结果。 

我们客韵团的两首歌曲欢迎你到狮城来»«盼望亲人来团圆»受到乡亲的喜爱,给予我们特别热烈的掌声,第一首歌是我们的顾问邬国盛老师特别建议我们演唱,是我们在短时间内练出来的,节奏欢快热烈,歌词别具意义,欢迎各地乡亲多到狮城作客,第二首则有大家熟悉的旋律,加上我们加入舞步动作,有些乡亲还为我们大声欢呼,鼓舞我们越唱越来劲儿,下台后,大家都夸我们把气氛推向高潮,新加坡友团的领导还赞我们为新加坡争光,让我们激动不已。当晚节目丰富,直到近十一点半左右才圆满落幕,大家相约明年在新山欢聚,第四届全马歌乐节正是我们的老朋友新山客家公会主办。

此次趁到关丹演出,我们也到附近的矿山林明去走走,在70年代就听过林明的大名,还有人为她写歌,也传说过许多轰轰烈烈的故事,现在的林明只是一个平和淳朴的小山城,空气清新,风景宜人,在这里时光仿佛停留在670年代,据说那里的华人以客家人为多,我们品尝了那里著名的水豆腐及烧肉,还到市集逛逛,当然也进去客家公会坐坐,再到河上摇摇晃晃的吊桥走一趟,惊叫声是少不了的啦!过后,我们顺路去巴迪(蜡染)工厂参观,我买了一件价廉物美的的巴迪上衣,来到关丹当然要到海边吹吹海风,可惜当时正值退潮,关丹海边真的不如我三十年前留在脑海中的那么美丽了,也许是不同的海边吧?回到市区吃过午饭,我们开始在购物中心瞎拼,因为兑换率的关系,样样东西似乎都很值得买,我们都满载而归,皆大欢喜!回酒店稍作休息,沐浴更衣准备第二晚的演出。

第二晚91日是关丹客家公会的78周年晚宴,晚宴只有两个演唱团队,我们客韵团很荣幸受邀呈献两首歌曲,另一个演唱团体是关丹客家公会歌咏队,我们选唱中国一级作曲家黄有异老师创作的《新加坡姑娘》及《岭岗情歌》,同样受到乡亲们的喜爱,尤其是第二首歌曲,生动有趣,来宾们都说表演很出色!因为这晚的来宾和前一晚不同,我们很高兴能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歌声,从而喜欢上平时难得听到的客家歌曲,也不枉我们车程遥远而来。

客韵团这次的演出任务从观众的反应算是圆满成功,最重要是能把客家歌曲传扬出去,也鼓舞我们要把歌曲唱得更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在客韵团团友的努力下,继续唱响我们的客家歌!









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客韵团巴士广告

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巴士广告中人,虽然几年前曾当过电台宣传品的封面人物,但像此次随着巴士在新加坡各地区穿行还是头一遭,我们客韵团隶属于茶阳(大埔)会馆康乐股,主任黄伟强兄是直接管理我们的领导,多亏他费心张罗,想出以流动巴士来加强我们客韵团的宣传,以期有更多人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唱响客家歌曲,把这在新加坡几乎快消失的方言传承下去,我们希望不管学员是不是客家人,只要对唱客家歌有兴趣都热烈欢迎。
其实由于客家人的足迹分布得很广,因此各地的客家歌曲风都不一样,可谓百花齐放,绚丽缤纷,传统的有传统的韵味,现代的有现代的精彩,只是不论在中国或新加坡、马来西亚,都缺乏演唱客家歌的平台,造成很多客家人都不唱客家歌,反倒是台湾客家歌曲因为有政府客家委员会的支持,这几年大放光彩!
我们由衷地希冀此次的巴士广告能吸引一些朋友的注意,至少让更多人知道新加坡有可以学唱客家歌的地方,更希望日后多举行客家歌曲欣赏会,把各地的客家歌介绍给海内外的乡亲朋友们。


2013年4月21日星期日

永别了,文永大哥!

4月20日,正当大家在为四川雅安地震受难者哀伤的当儿,傍晚时就传来新加坡电视第一代阿哥黄文永因病离世,让许多人震惊!虽然我知道他这几周的情况不妙,但真的没想到他就这样走了!人生真的很无常也很脆弱。

1981年当我成为电视台第一批全职配音员时,文永也刚从吉隆坡来到新加坡加入电视台,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摄影棚里,由于我们刚加入新环境,工作量也不多,因此常会跑到摄影棚看综艺节目录影,在李茵珠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他还问我怎么去牛车水;过后我们就成为好朋友,经常相约看电影吃饭,分享生活点滴,后来他大红大紫,成为阿哥级演员,我也有幸成为他的声音代言人,他的好多电视剧如:《雾锁南洋之风雨同舟》、《荒原》、《亚答籽》、《红头巾》、《五脚基》、《青春123》等等都是由我配音,以致有人还说我们俩的声音很像,其实他的声音比较厚实,唱起歌来更是有板有眼,只可惜电视台没有好好地让他施展歌唱才华,倒是外面的唱片公司为他出版过几张唱片,了了他的一个心愿。

文永真是多才多艺,除了演戏,他也主持过综艺节目,还现场为国庆庆典旁述,最近的主持任务是《黄金年华》,但也就是这次主持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很多人都拿他和陈建彬比较,加上同时紧密拍摄电视剧《好运到》,看到他累得睁不开眼的样子真是叫人心疼,那时就觉得他的健康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去年十一月他暴瘦7公斤,但医生却查不出是什么病,还叫他和家人去台湾旅行散散心,但回来后他的情况每况愈下,终于确诊为大肠淋巴癌,开始时他很沮丧,但很快他就透过宗教的力量坚强地面对,并坦然地接受治疗,可惜的是多次的化疗不但没能救他,反而使癌细胞扩散到头和其他部位,最后他头痛欲裂,得注射吗啡止痛,进而不能说话及吞食,真让人揪心!他从一生病就不让朋友去看他,我只能通过电话及发简讯给他打气,后来医生近乎无计可施时,我介绍他让一位印度医生以食疗帮他,可惜他还来不及见医生就走了,虽然我很不想看到他从一个健壮帅气的大哥变成瘦弱的病人,但4月12日刚好一位台湾的法师经过新加坡,他很热心地和我去医院为文永开示,我终于见到文永最后一面,当天他精神奇好,思路清晰,最让我惊喜的是他竟能开口说话,自己生病还关心我刚动的小手术,并要求法师诵经给他听,我那时还满怀期待,透过宗教及食疗他能平安跨过这一关,没想到他还是敌不过来势汹汹的病魔,留下他的家人、好友及所有新加坡电视观众对他无尽的思念及唏嘘。

相识30多年,感谢文永在我最不如意的时候陪伴我,听我倾诉,为我开导,他真是一位很健谈的朋友,只要有他在绝不会有冷场,虽然近年来我们各忙各的,很少相聚,但偶尔还是互相关心,去年3月最后一次请他去同学开的餐馆聚餐,9月份最后一次在一位好友家见面,他都依然谈笑风生,真没想到几个月后情况竟会突变得让人难以相信;日后再也没机会在电视台餐厅让他突然从背后以有力的双手按住我的肩膀,再也没有机会一起出游看电影,再也不能和他谈心事,记得他还说过,要我对他好一点,因为将来我老了他可以常常陪我这个单身汉,一切都随风而逝了,日后只能从影视作品及照片中缅怀他了;文永大哥,祝愿您往生到您想去的乐土,过您想过的幸福生活,永别了!我会永远怀念您!永远!永远!


 

2013年2月20日星期三

另起炉灶

从2005年开始,每个周一夜晚我都会到会馆唱客家歌,可是进入蛇年,我的周一夜有空了,真没想到忍了近一年,竟是如此结果;会馆最高领导层最后决定让那不把班委放在眼里的女人继续垂帘听政,操弄大权,客家班依然由她老公管理,只因两口子不止叫全班同学签名请命,也不断对领导疲劳轰炸,要求让他留任,最终最高领导为了回馈他不久前会馆选举给予的支持,还是决定请我们这几个曾代表会馆南征北讨的班委及中坚分子另起炉灶,成立另一组,各自发展,互不干涉!一开始我们觉得被边缘化,他们保有周一的上课时间及老师同学,我们则只有7个人,但最高领导劝我们留下走出自己的路,将来会馆会给我们最大的支持,我们为了维系多年的小组情谊及对客家歌的热爱,决定试试,但还是觉得路不好走,我们一下子失去老师,因当初私下劝我们要忍的老师竟也签名支持想一手遮天的人,她当然不可能同时教导我们,老实说,要找个合适的老师还真不容易;目前我们只好走一步看一步,若会馆真的重视我们这个人,我们会尝试让队伍壮大起来,若会馆还是奈何不了那女人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玩弄手段欺负我们,我们也只好挥一挥衣袖,另谋出路,何必花这种不必要的心思去跟人斗呢?这件事也让我再次觉得正义有时是得不到伸张的,公道自在人心也未必是颠破不灭的真理,一个到处不受欢迎的人却因能抓准时机继续得意洋洋,高高在上,一群被抹黑、被诬蔑、被谩骂,曾为会馆唱响知名度的人却落得要让路的下场,你说,天理何在?


昨晚是我们分开后第一次在周二练习,我们一起捞鱼生庆祝新生,庆祝再也不必看人家的脸色,虽然前方的路并不好走,但我们决定一切随缘走,但求日后开开心心唱歌,反正能传唱客家歌之地多着!!!

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19年前的今天

19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9421日,在国际广播的大家族里添了个新成员,那就是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当时是基于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有国际电台作为与四海听众联系的桥梁而成立这个纯服务性质的电台,和其他国家一样,运作资金都是由政府承担,但交由新传媒管理。

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一开始就打着友好的空中交流为口号,提供最快最新的资讯,多姿多彩的娱乐,金牌时事节目的名称《时事扫描》后来还被本地958电台延用至今,另外我们的《听众园地》、《名家小说》、《新知新潮》、《空中图书馆》、《往日情怀》、《区域各报言论》等等都深受各地听众喜爱,其中点歌节目《歌韵传真情》更把不同地区的听众连结起来,一朵朵友谊之花随着动听的老歌新曲在空中盛开怒放,可惜这个在区域收听率(中文组)超越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只存活了146个月(2008731日关台)就夭折了,虽然已过了4年多,但至今仍是许多印尼、马来西亚及中国听友心中的痛,其实当初明知是个赔钱货就该打消成立的念头,何必大费周章、浪费纳税人的钱、辜负我们工作人员的辛勤耕耘?最终还把我们胡乱发配,自动辞职!(连遣散费也省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国际台工作的日子也让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地区的华人朋友,尤其是印尼各地的听众,我首次去那里采访是1995年,当时还得想方设法把电台刊物偷偷带进去,采访时得低调进行,偷偷摸摸像地下工作者;记得97年去和棉兰听众庆祝台庆,还得骗酒店职员是为我庆生,99年到北干巴鲁采访时更为刚经历98年动乱的听众回述可怕的情景难过落泪,面对一个个受访时哽咽忍泪的大男人,再铁石心肠的人都会被触动;幸好2001年再次去印尼采访时,情况已大大改观,华文华语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着实为那里的华族朋友松一口气,总算盼得云开见月明。

我有幸成为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第一个在空中为听众服务的播音员,有始有终地陪伴她成长及走入历史,见证了电台的起起落落,点点滴滴;在十多年里几次更换的节目表,我也两次成为封面人物,满足了一点点的虚荣感。